搜索

    专题23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七下复习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5-08-24 23:31:42 3198次浏览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3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七下复习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3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七下复习检测)

    专题23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七下复习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专题23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七下复习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一、专题木兰诗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古诗木兰当户织。词阅不闻机杼声,赏下唯闻女叹息。复习复习

    问女何所思,检测问女何所忆。备战女亦无所思,年中女亦无所忆。考语昨夜见军帖,文轮可汗大点兵,专题军书十二卷,古诗卷卷有爷名。词阅阿爷无大儿,赏下木兰无长兄,复习复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木兰是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只用一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描写战争过程?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结尾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7.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略写十年征战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语言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中是怎样表现木兰的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对木兰的女儿情态浓墨重彩,是否会影响征战沙场的女英雄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诗句,说说写木兰一连串富有女儿情态的行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你从中认识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尾一段以兔为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竹里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有人说“独坐幽篁里”中“独”字用的好,请品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代文人常借助“竹”这一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立人格。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评价这首诗有“以声写静”“以动村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吗?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①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

    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春夜洛城闻笛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与写法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②梅花: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6.请描绘【乙】诗“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赏析【甲】【乙】两诗在写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逢入京使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中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甲】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甲诗中的“满”与乙诗中“不干”都用得巧妙,请任选一个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乙】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3.【甲】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首诗的主人公在“马上相逢”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晚春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赏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前两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对“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两句诗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前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并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问题。

    【甲】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9.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诗借“杨花榆荚”,乙诗借“幽竹”,各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登幽州台歌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和“来者”分别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独怆然而涕下”中“独”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两个“不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任选角度,赏析“独怆然而涕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木兰诗

    1.①借“不闻”点出木兰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②借“唤女声”点出木兰的女子身份。(或:借木兰对父母的依恋、思念,点出她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和她的女子身份。)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赏析。

    重点分析“处境和身份”。“不闻爷娘唤女声”意思是: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不闻”写出木兰日行夜宿,离家越来越远,点出她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处境;“唤女声”是呼唤女儿的声音,“女”点出木兰的女子身份。句子写出了木兰作为女子对父母的依恋、思念。

    …………

    教学资源网中考专题23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七下复习检测)-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www.0516ds.com/6378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7,680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第01期)

    专题05 概括人物形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01 理解诗歌意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14 句子排序(真题闯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押题13 《笑对挫折》《追赶》《文学梦,我的梦》《我的青春行记》《终于迈出那一步》-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精选多主题范文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