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专题03 《陋室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5-08-24 23:34:00 3739次浏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专题03《陋室铭》文学常识

    专题03 《陋室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1.本文作者是专题中考刘禹锡,字梦得,陋室轮复唐代著名诗人、铭文文学家,学常习古文运动的识重释重积极参与者。本文是点注点译点清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专题03 《陋室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铭”,句课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后问文字。最早刻在器物上,题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考预课内文辞精练,测年查用韵,语文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文言文考与格言相似。专题中考

    专题03 《陋室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1.有仙则名,陋室轮复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 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儒: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案】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1.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2.文章结尾列举三个古代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 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 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2.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

    ③清静亡为_______________④虽富贵不事也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 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4.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无丝竹之乱耳 行拂乱其所为

    C.苔痕上阶绿 受上赏

    D.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小大之狱

    B.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斯是陋室 微斯人,吾谁与归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以名人的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B.文章以反问句式结尾突出主旨,强调陋室不陋。

    C.文章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之德,“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

    D.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

    …………

    参考答案

    一、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

    教学资源网中考专题03 《陋室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https://www.0516ds.com/70491.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8,297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第01期)

    专题05 概括人物形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01 理解诗歌意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14 句子排序(真题闯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押题13 《笑对挫折》《追赶》《文学梦,我的梦》《我的青春行记》《终于迈出那一步》-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精选多主题范文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