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四升五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2025-08-24 23:02:29 9873次浏览

    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四升五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专题11文言文阅读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四升五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一、专题文言文考点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四升五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考点一、文言文阅文同解词:一词多义,读年古今异义(词义扩大、暑假升语词义缩小、预习义词义转移),衔接词类活用,步专通假字。题讲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四升五语文同步专题讲义

    ◆考点二、专题译句: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文言文阅文同“意译”为辅,读年用留、暑假升语删、预习义换、衔接调、步专补的方法。

    ◆考点三、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阅读时需要划分停顿或加标点。

    ◆考点四、内容:1.读懂文言文,概括大意;2.结合注释,准确理解;3.结合文章,分析概括。

    ◆考点五、涵义:理解文言文深层含义。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二、文言文解词

    (一)文言实词

    什么是文言实词——有固定意义的词

    文言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

    ◆1.一词多义

    如:说,读shuō时,说、说明。读shuì时,游说。 如“苏秦以连横说秦”。读yuè时,高兴。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

    ③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 “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3.通假字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4.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如:为之足。《画蛇添足》足:名词活用为动词,画足。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什么是文言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文言虚词有哪些——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常见虚词20个:

    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三、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翻译要忠于原文。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语言简明、优美、富有文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等均保留不译;与古今通用词语可保留。

    例: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谪做巴陵郡太守。

    要注意人名第一次出现是姓与名全出现,再次出现时往往只说名字不说姓。

    ◆删——一些无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应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补——句子省略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来源:学_科_网]

    ◆调——变式句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例:何为不去也? (《苛政猛于虎》)——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四、文言文断句

    一、选择题

    1.“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正在 B.地点 C.办法 D.方向

    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B.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C.囊萤夜读(口袋) D.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3.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题西林壁(题目) B.取之,信然。(果真如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百姓)

    4.对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

    A.尝与诸小儿游(尝试) B.炎帝之少女(小女儿)

    C.故为精卫(因此) D.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二、文言文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文中“方”的意思是___;“问之,曰:‘欲作针’。”李白问的内容是:______

    6.“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中李白被___感动,让原本放弃学业的他回去勤奋学习,完成了学业。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

    7.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这样写到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注释】①逐走:追着跑。逐,追赶。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邓林:地名。译为“桃林”。

    8.“走”的古义是______,今义是________。

    9.根据短文内容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未至:_________ 欲得饮:__________ 弃其杖: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①与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②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尝:曾经。②诸:一些,这些。

    12.下列加点与文中“竞走”的“走”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走 B.走动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

    13.下列加点的“之”字指代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A.人问之( ) B.诸儿竞走取之( )

    14.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①鸡子②,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③,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④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⑤。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①如:像。 ②鸡子:鸡蛋。 ③岁:年。 ④于:比。 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16.《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中关于自然形成最早的传说。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盘古具有( )的精神。(多选)

    A.先人后己 B.勇于献身 C.热爱大自然 D.无私奉献

    17.短文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由画“”的句子可以联想到成语( )

    A.呼天抢地 B.翻天覆地 C.顶天立地 D.惊天动地

    18.结合注释及自己的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考一考。你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多少?

    (1)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他是( )

    A.女娲 B.盘古 C.吴刚 D.共工

    (2)( )钻木取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

    A.黄帝 B.仓颉 C.燧人 D.神农氏

    (3)《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是因为( )

    A.交通不便利 B.大山是他的敌人 C.无事可做 D.想帮助他的朋友

    20.盘古这个形象,代表着古人对宇宙、天地、万物的深度思考,他以身体撑起天地,死后又化作万物,请你发挥想象至少举两例说说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材料二】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街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

    译文: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街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子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子,摘取下来吃是不行的,”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是没有树主的。”许街说:“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中也没有主人吗?”

    21.补充【材料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 [来源:Zxxk.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4.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少女( ) 溺( ) 故( )

    26.精卫填海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在原文中画出来。

    27.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有亡①斧者,意②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③,窃斧也;视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④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⑤,复⑥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

    【注释】①亡:丢掉、丢失。②意:怀疑、猜想。③颜色:神情脸色。④俄而:不久。⑤他日:另一天。⑥复:再,又。

    28.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亡斧者 B.意/其邻人/之子

    C.无为/而不/窃斧也 D.复/见其邻之子

    29.对这篇小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丢斧子人通过观察邻居家儿子的行为、表情、动作判定自己的斧子是被邻居家儿子偷走的。

    B.丢斧子的人通过与邻居儿子的交谈,怀疑自己的斧子是被邻居家儿子偷走的。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D.我们从这个故事明白: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能凭空猜想。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30.从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31.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欲知其轻重( ) A.需要 B.将要 C.想要

    ②使水及原痕( ) A.原来划的记号 B.原来的伤痕

    32.翻译句子。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把称象时正确的顺序序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把大象牵上岸,再往船上放入石块,直到船下沉到船舷上的线再次与水面相平时为止。

    ②石头的重量即为大象的重量。

    ③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舷上刻一条线。

    ④称出此时船上石头的重量。

    34.读完短文,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杀骆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②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④之曰:“汝⑤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⑥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选自《百喻经》。②既:已经。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④语:告诉。⑤汝:你。⑥用:采纳。

    3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杀驼,而复破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老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骆驼的头出瓮?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人耻笑?让骆驼的头从瓮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死的母熊①

    猎人入山,以②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③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④终身不复⑤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②以:用,使用。③视:看。④遂:就,于是。⑤复:再,又。

    38.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1)( )端坐不倒 (2)( )近视之

    (3)( )戏于水 (4)( )死而不倒

    40.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爱的姿势 B.端坐不倒的母熊 C.猎人入山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1.根据句意断句。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文中的车胤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再写出两个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写一句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47.翻译: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公好龙

    叶公①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②,施③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④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②牖(yǒu):窗。③施:摆放。④还:读huán,轻快敏捷的样子。

    4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叶公子高好龙____

    (2)弃而还走____

    50.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从哪里看出“叶公好龙”?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觉得讽刺了哪一类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①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②浮出。

    注释:①谋:设法。②遂:于是。

    5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B.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C.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54.“尝与群儿击球”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常 B.品尝 C.曾经

    55.在短文中用“______”画出文彦博取球的做法。

    56.短文中的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假虎威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②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④,故遂⑤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⑥畏已而走⑦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找,寻求。②子:你。 ③长(zhǎng);做首领,掌管。④然:是的,对的。⑤遂:于是。⑥畏:害怕。⑦走:逃跑。

    57.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两处)

    观 百 兽 之 见 我 而 敢 不 走 乎

    58.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来源:学科网ZXXK]

    (1)文中狐狸称老虎时用了“____”这个字,称自己则用了“____”和“____”。

    (2)表达“害怕”的意思,文中用的是“____”。

    (3)文中“食”字出现了三次,意思是“____”。

    59.对这则故事中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天帝派我来做各野兽的首领。)

    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看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60.请你评论一下文中的狐狸和老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獐(zhānɡ)与鹿

    王雱(pāng)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注:王雱,字元泽,是王安石的儿子。

    61.“王雱(pānɡ)数岁时”中的“数”读音_________,“数岁”的意思是_________

    62.王雱_________(A.认识 B.不认识)獐和鹿,从文中的“_________”可以知道。

    63.请写出画“_________”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客大奇之”,你认为客奇的是什么?_________

    凿壁偷光(节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

    【注释】①〔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②〔映〕照耀。

    65.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例:衡乃穿壁引(引来)其光。 衡乃穿( )壁引其光。

    66.借助注释,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这个故事赞美了匡衡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8.这样的故事还有( )和( )。(填序号)

    ①宣王好射 ②悬梁刺股 ③囊萤夜读 ④愚公移山

    …………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文言文《铁杵成针》,意思是他经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的意思是正在。选A。

    2.C

    …………

    教学资源网五年级下册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年暑假预习衔接四升五语文同步专题讲义https://www.0516ds.com/8045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9,427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PPT课件(统编版)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

    专题02 病句修改、句子排序、文学文化常识-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梳理(统编版)

    统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名校闯关梳理卷》

    《骆驼寻宝记》课外阅读测试题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