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专题04 《河中石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5-08-24 21:34:48 1898次浏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专题04《河中石兽》

    专题04 《河中石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专题重点注释重点中考之课作者是河中纪昀,字晓岚,石兽清代学者、文学问题文轮文学家。常识

    专题04 《河中石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1)一寺临河干:靠近。译句预测言文

    专题04 《河中石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山门圮于河:倒塌。课后考语考点

    (3)阅十余岁:经过,年中内文经历。复习

    (4)棹数小舟:划(船)。清查

    (5)曳铁钯:拖。专题重点注释重点中考之课

    (6)是河中非木杮:这。削下来的石兽木片。

    (7)湮于沙上:埋没。文学问题文轮

    (8)不亦颠乎:颠倒,常识错乱。

    (9)盖石性坚重:句首发语词。

    (10)啮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1)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12)如其言:按照。

    (13)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答案】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答案】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被埋没于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3.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答案】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答案】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有很多呀,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二、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________________

    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________________

    3.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________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

    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湮没无闻)

    1.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________

    2.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

    3.一老河兵闻之…… 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阅________________ (2)物理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从这则故事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节选)

    【乙】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今乃掉②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搐chù:肌肉抽缩,此指“夹”。②掉:摆动,摇。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B. 啮沙为坎穴(牙齿)

    C. 所宝以百数(珍藏) D. 一日曝书画(晾晒)

    2. 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1)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

    一日①( )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 )拊掌大笑曰……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乙】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善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转转不已: 已 :________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________

    ③而言之不详:详:________ ④夜泊绝壁之下 泊:________

    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求之下流,固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以为得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相同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C.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求石兽于水中 太守与客饮于此 B.以为顺流下矣 全石以为底

    C.但知其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求之下流 沿河求之

    …………

    参考答案

    一、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我认为这个推断只适用于本文,并不适用于所有落入河中的石头。因为判断河中失石的位置,应该综合考察多方面的联系,如物体的质量、地面的质地、流水的冲击力以及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教学资源网中考专题04 《河中石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https://www.0516ds.com/7049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8,298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第01期)

    专题05 概括人物形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01 理解诗歌意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14 句子排序(真题闯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押题13 《笑对挫折》《追赶》《文学梦,我的梦》《我的青春行记》《终于迈出那一步》-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精选多主题范文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