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3 八年级上册易错点精选-备战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精选

    2025-08-24 09:27:10 1929次浏览

    备战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精选汇总

    备战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精选

    03 八年级上册易错点精选-备战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精选

    03八年级上册易错集

    03 八年级上册易错点精选-备战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精选

    易错点1:使用网络一定会影响学习、年级工作和生活

    03 八年级上册易错点精选-备战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精选

    易错分析:此说法是上册错误的。正确表述为:网络是易错易错把双刃剑。使用网络不一定会影响学习、点精道德工作和生活。选备网络改变世界,战年中考可以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法治但网络也会侵害人们,考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精选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年级如果长期沉溺于网络,上册就会影响学习、易错易错工作和生活。点精道德所以网络是选备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战年中考

    举一反三: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事项和具体安排。防止沉迷网络游戏,我们中学生应该( )

    A.拒绝使用网络,避免受到伤害 B.合理利用网络,提高自控能力

    C.常玩网络游戏,缓解学习压力 D.加强网络监督,完善监管体系

    【答案】B

    【解析】考查点:网路。网络有利有弊,要理性对待网络,A说法错误;C常玩网络游戏,说法错误;D是国家要做的,而材料问的是中学生。故选B。

    易错点2:网络有界,自由无限

    易错分析:该观点是错误的。正确表述如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

    举一反三:

    1.互联网最大、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搭建了一个无形的交流平台,增加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渠道,人们可以互动沟通任何有价值或无价值的信息。我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①要有网络自律精神 ②体验网络有界,自由无限

    ③要有担当,传播网络文化 ④信息浏览要适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考查点:网路。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排除②;网络信息(文化)有优劣之分,我们要传播优秀文化;故选B。

    2.今年春节期间,小张同学被朋友拉进一个微信群,他发现群里时不时会有人发些谣言、诈骗、传销等信息。对此,他应该 ( )

    ①知法守法,远离网络生活 ②及时举报,检举不法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少发不良信息 ④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点:网路。①“远离网络”说法错误,应合理利用网络;③坚决不发不良信息;故选C。

    易错点3:社会规则限制了自由

    易错分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社会规则不是限制自由,而是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举一反三:

    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任。这一修改说明( )

    ①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②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

    ③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点:规则。①规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由;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排除;故选D。

    易错点4:要讲诚信就不能说谎

    易错分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为:在与人交往中,有时在特定情境下,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原则。

    举一反三:

    1.做人要讲诚信,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复杂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事情不能说谎,小事情可以说谎 B.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C.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实,可以泄露朋友的隐私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都不能对老师说出实情

    【答案】B

    【解析】考查点:诚信。①有时在特定情境下,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排除①④;③泄露他人隐私是不道德且违法的,说法错误;故选B。

    2.“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不侃空、不瞎允,说话算话”……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2021年9月《文明宿迁“诚10条”》正式发布。加强诚信建设,能够( )

    ①增进社会互信 ②杜绝个人失信行为

    ③提高城市形象 ④降低社会交往成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点:诚信。①有时在特定情境下,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②说法太绝对;故选C。

    易错点5: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易错分析:

    举一反三:

    1.我们青少年要了解违法行为及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考查点:违法行为。①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属于犯罪,说法错误;故选C。

    2.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类别,说法正确的是( )

    ①雯雯:“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这是刑事违法行为”

    ②小强:“郭某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这是行政违法行为”

    ③小王:“张某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这是民事违法行为”

    ④安安:“某公司因擅用王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这是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考查点:违法行为。③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某公司因擅用王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属于民是违法行为;故选A。

    易错点6:错不断,大错不犯”,就不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易错分析:此观点错误。正确的表述为: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行为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滑入犯罪的深渊。

    举一反三:

    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出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公民,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

    A. 小错不怕,大错不犯 B.只靠他律,杜绝违法行为

    C. 严格执法,惩处犯罪 D.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答案】D

    【解析】考查点:预防违法与犯罪。①小错与大错,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应及时改正。②预防犯罪需要自律与他律,说法错误,排除;是国家机构的职责,排除;故选D。

    易错点7: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是丢脸的事,不应该打官司

    易错分析:此观点错误。正确的表述为:这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是没有法律意识的表现。打官司指的是诉讼。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不仅有利于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而且有利于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打官司也不是唯一的手段。在生活中,从道德角度互谅互让,同样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举一反三:

    甲:“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乙:“到法院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赌博的、抢劫杀人的,哪一个是好人。”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

    ②到法院打官司,是公民(法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到法院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

    ④积极诉讼并通过应诉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考查点:官司。①打官司指的是诉讼。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不仅有利于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而且有利于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排除①;③打官司可能是民事违法、行政违法,也可能是犯罪,排除③;故选C。

    易错点8:担责任,只有代价

    易错分析:此说法是错误的。正确表述为:承担责任,既有代价,也有回报。承担责任,不是只会付出代价,也不可能只想获得回报。一般来说,承担责任,都是代价与回报并存。但代价与回报并不是正比关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合理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责任。

    举一反三:

    回报与代价往往是相随的,承担责任会有回报,同时也意味着付出代价。下面同学关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薛飞: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李丽:承担责任付出的代价越大,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

    孟星:很多回报往往不能用金钱衡量

    张伟: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

    A.薛飞、李丽、孟星 B.李丽、孟星、张伟

    C.薛飞、孟星、张伟 D.薛飞、李丽、张伟

    【答案】C

    【解析】考查点:承担责任。一般来说,承担责任,都是代价与回报并存,但并不是成正比;故选C。

    易错点9:关爱他人只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就行

    …………

    教学资源网中考03 八年级上册易错点精选-备战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试易错精选https://www.0516ds.com/4684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5,827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预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知识点

    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5.1《延续文化血脉》PPT课件

    4.1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分层作业)-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练习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