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试题(含答案)

    2025-08-24 21:38:57 3267次浏览

    202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试题

    (一)《论语》十二章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试题(含答案)

    1.用“/”给下面的年中句子断句。(标两处)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试题(含答案)

    可/以/为师矣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试题(含答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考语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文文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言文阅读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必考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篇目意思是试题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含答对,年中对于

    (15)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考语意思是文文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言文阅读不亦君子乎?必考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篇目不也是试题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神异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谈笑有鸿儒 鸿:大

    (6)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三)爱莲说(周敦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4)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 是:这

    (8)湮于沙上 湮:埋没

    (9)沿河求之 沿:顺着

    (10)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2)转转不已 已: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五)三峡(郦道元)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3)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 疾:快

    (7)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8)清荣峻茂 荣:茂盛

    (9)良多趣味 良:甚,很

    (10)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11)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2)空谷传响 响:回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

    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4)夕阳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指人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画面。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八)富贵不能淫(《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十)桃花源记(陶渊明)

    1.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忘/路之远近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3)落英缤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尽

    (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具答之 具:详细

    (9)不复出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 与:介词,跟,同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2)诣太守 诣:拜访

    (13)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4)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十一)小石潭记(柳宗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日光下澈 澈:穿透

    (3)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5)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6)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7)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但看到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情。

    (十二)北冥有鱼(《庄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 志:记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4)去以六月息 息:气息,这里指风

    (5)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6)鹏之徙于南冥也 于: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十三)虽有嘉肴(《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2)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3)虽有嘉肴 虽:连词,即使

    (4)其此之谓乎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不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运用类比推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十四)马说(韩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4)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十五)岳阳楼记(范仲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越明年 越:到

    (3)增其旧制 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5)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6)朝晖夕阴 晖:日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

    (8)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9)迁客骚人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0)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11)日星隐曜 曜:光芒

    (12)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13)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4)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5)沙鸥翔集 集:停息

    (16)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7)宠辱偕忘 偕:一起

    (18)把酒临风 把:持、执

    (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0)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十六)醉翁亭记(欧阳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5)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6)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7)行者休于树 于:介词,在

    (8)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 洌:清

    (10)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1)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2)弈者胜 弈:下棋

    (13)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

    (14)苍颜白发 苍颜:苍老的容颜

    (15)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16)树林阴翳 翳:遮盖

    (17)醒能述以文者 以:介词,用

    (18)太守谓谁 谓:为,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4.文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

    教学资源网中考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试题(含答案)https://www.0516ds.com/102276.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1,112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第01期)

    专题05 概括人物形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01 理解诗歌意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14 句子排序(真题闯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押题13 《笑对挫折》《追赶》《文学梦,我的梦》《我的青春行记》《终于迈出那一步》-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精选多主题范文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