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燃料和燃烧》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2025-08-24 23:30:03 5935次浏览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精编

    《燃料和燃烧》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燃料和燃烧》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燃料和燃烧》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一、全国选择题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燃料和燃烧》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1.燃着的初中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化学和燃旺,其原因是竞赛解析( )

    A.降低火柴梗着火点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2.石油古称“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燃料《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烧试试扫其烟为墨,题精黑光如漆”,编含下列关于“洧水”的答案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3.陆游的笔记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全国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初中“一端作小窍,化学和燃注清冷水于其中,竞赛解析每夕一易之”,燃料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烧试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夹瓷盏的照明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勿用铜盏”是因为铜导热性好,易造成油大量挥发

    C.及时添加水的目的是通过降温降低油的着火点

    D.省油灯用剪刀剪灭的原理是通过移走可燃物熄灯

    4.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就可以自燃,即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为:集气瓶里先装a体积的水,在酒精灯灯焰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装置如图密封。用力把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稍振荡,完全冷却后,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b)和整个集气瓶体积(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B.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b-a):(c-a)

    C.燃烧匙中的白磷不可以换成细铁丝或木炭粉

    D.集气瓶中预先放的a体积水仅有液封导管,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的作用

    5.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6.土星是太阳系里气态行星,约含有92.4%H2、7.4%He和0.2%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少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到溶洞探险(可能含较多二氧化碳)用手电筒照明比火把照明好

    B.可用燃烧检验产物的方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C.大风吹灭蜡烛的火焰,其原理是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8.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

    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

    9.下图是碳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的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将秸秆直接烧掉

    B.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纯碱(Na2CO3)

    D.将石油精炼,制备成各种化工产品

    10.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碳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C.细沙和纸棒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D.气球可以缓冲气压减少污染

    11.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12.如图所示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可以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下列关于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B.可以利用镁条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C.镁条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二、非选择题

    13.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某同学用40%的乙烯利溶液和NaOH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烯并探究其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的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乙烯的体积分数范围,用a%~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连接乙烯的发生装置,除了橡胶塞、导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图1中的______(填宇母).

    (2)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判断集气瓶内的水已全部排出的依据是_________.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的理由是_________.

    (3)用容积均为VmL的集气瓶收集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如图A所示,收集一瓶乙烯体积分数为50%的混合气体.点火不发生爆炸.

    ②再如图B、C所示,分别收集气体并点火,前者发生爆炸,后者不爆炸.结合步骤①,得出a%、b%的范围,其中b%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照中值法继续探究,可得到更准确的爆炸极限数据.

    (4)乙烯利溶液酸性较强,如果皮肤上不小心沾上它,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 3%~5%的(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硼酸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 D.醋酸溶液.

    14.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进行探究。

    (1)图1装置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如果能,写岀能证明该结论的实验现象(如果不能,说明可能猜想): _________。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岀疑问。

    (2)(査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3)(反思与评价)

    ①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相比,优点是_________ 。

    ②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4)(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及白磷量不足,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距试管容积的1/5 相差很大。

    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

    15.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1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1)[提出猜想]

    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_________。

    (2)[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刚的猜想符合题意。

    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4)[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氧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

    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3)。

    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_________,同时反应放热。

    (5)[实验结论] 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6)[反思与评价]通过小芳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的一条启示是_________。

    16.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

    【查阅资料】

    ①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

    【猜想与实验】

    1、固体为Ca和CaH2。

    2、固体为CaH2。

    (1)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

    (2)【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_________。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_________。

    (3)【反思讨论】

    (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无水乙醇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组同学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⑴无水乙醇(CH3CH2OH)和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CH3CH2ONa)和一种初中阶段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⑵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⑶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后会变成蓝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

    猜想二:CH4

    猜想三:H2

    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上述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乙组同学认为只完成上述实验,猜想二也可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进一步验证: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点燃,燃烧产物依次通入A、B装置(如图2),测得两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变化如表。

    乙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证明猜想_________成立。

    (得出结论)无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实验反思)甲组同学受到乙组同学的启发,认为只需要增加一个实验:再在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就能使本组的实验方案更加完善。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

    (拓展延伸)要确认该实验过程中所用的乙醇是无水乙醇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

    18.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阅读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甲所示(固定装置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3)若不改变温度,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_________。

    (4)(产品的定量测定)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全反应的钙(其余可能的杂质忽略不计)。样品纯度的测定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按乙(固定装置省略)所示连接仪器。

    ②调整水准管高度,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读取液面所在的刻度数据为10.0 mL。

    ③将Y形管慢慢倾斜,直到A端的水全部与B端的样品混合。

    ④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再次读取液面所在刻度数据为110.0 mL。 回答下列问题:

    如何判断样品与水完全反应:_________。

    (5)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_mL。

    (6)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 mg/mL。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A、三种放置情况下的着火点是固定的,都相同,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气充足,不符合题意;

    C、三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不符合题意;

    D、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C

    【解析】A.石油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液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符合题意;

    D.“烟”是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

    教学资源网九年级上册全国初中化学竞赛《燃料和燃烧》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https://www.0516ds.com/6338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7,628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2.4 水的组成和净化(第一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练习(沪教版2024新教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难点6 化学式、方程式的书学及质量守恒定律-2023-2024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期末难点突破(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沪教版)

    徐州市睢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