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型专练04:主客观一体综合题-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统编版)

    2025-08-24 17:27:17 5192次浏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

    专练04:主客观一体综合题

    题型专练04:主客观一体综合题-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统编版)

    第一部分:主客观一体综合题通用审题方法与解题技巧

    题型专练04:主客观一体综合题-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统编版)

    区分主客观题型:主客观一体综合题通常包含客观填空、题型题学题型统编选择等基础题型,专练主客综合专练以及主观论述、观体分析等题型。年年审题时要快速辨别各小题类型,史下例如看到 “以下选项中,学期属于明朝加强皇权措施的期末是( )”,这就是复习客观选择题;而 “结合材料与所学,评价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题型题学题型统编影响” 则为主观论述题。明确题型才能对应不同解题策略。专练主客综合专练

    题型专练04:主客观一体综合题-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统编版)

    锁定关键信息:仔细阅读题干中的观体时间、地点、年年人物、史下事件等关键词,学期如 “北宋时期,期末东京城内商业发展的表现”,“北宋”“东京” 是关键时间与地点;同时关注问题中的指令词,像 “列举”“概括”“分析”“比较” 等,不同指令词决定答题的方向和详略程度。

    把握材料与问题的关联:若题目提供材料,要分析材料与问题的关系。材料可能是客观题答案的提示,也可能是主观题论述的依据。例如材料给出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图”,相关问题可能要求客观填写途经地点,也可能主观分析其历史意义,需紧密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作答。

    客观题部分:

    直接回忆法:对于熟悉的知识点,如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直接回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选出正确答案。

    排除法:遇到不确定的选项,排除明显错误的答案。如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若对选项存疑,可排除符合科举制史实的选项,提高正确率。

    主观题部分:

    材料分析法:认真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例如材料描述 “康熙时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相关内容”,回答 “分析该条约签订的意义” 时,从材料中提炼边界划定、维护和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

    多角度论述法:回答主观问题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如评价 “王安石变法”,需从变法在经济上增加财政收入、军事上增强军队战斗力,以及变法触动保守派利益引发争议等多方面进行论述,使答案更全面。

    史论结合法:提出观点后,用具体史实作为论据。如论述 “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观点是 “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推动盛世形成”,论据可列举唐太宗的 “贞观之治” 措施,如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等,做到观点与史实紧密结合。

    第二部分:主客观一体综合题(20题)实战演练

    1.(24-25七年级下·四川广安·阶段练习)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北到B,南至C。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直到今天,隋朝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材料三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写出材料三中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制度名称,及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2.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管理】

    材料一 ①三省六部制 ②分封制 ③转运使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

    【人才选拔】

    材料二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安邦之策】

    材料三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3.(2025·辽宁葫芦岛·一模)某班同学布置“古代中国”主题学习展板,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典籍篇】

    A《红楼梦》B《资治通鉴》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工程篇】

    【盛世篇】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请按照示例,将“典籍篇”中的书目进行归类,放入相应板块中。

    示例:板块一“文学名著”A

    板块二“医学典籍”板块三“科技巨著”板块四“史学经典”

    (2)根据所学知识,在“工程篇”中任意选择一个,写出列入展板的理由。(要求:写出工程的名称、主要相关人物、建成之后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盛世篇”中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盛世局面。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4.(24-25七年级下·山西太原·阶段练习)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空间性,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5.(24-25七年级下·山东菏泽·阶段练习)盛唐气象,繁荣开放。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那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时代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这三幅图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社会局面?请任选一幅图加以说明其具体表现。

    (2)唐太宗是中国皇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图1中A处的政权名称是,唐太宗在位时期,将嫁给了这一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松赞干布。图2中B处的国家名称是,唐太宗在位时期,前往此地取经的高僧是。

    材料三 图一是唐风洋溢的日本的古建筑;图二至图四的文物出土于唐朝时期的墓葬。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据此你可以得出哪一结论?

    材料四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指出唐太宗开创的“唐朝的盛世局面”名称。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请谈一谈“盛世大唐”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哪些启示?

    6.(24-25七年级下·河南南阳·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设计展馆,选出材料一对应的三个图片分别放在对应的展馆(只写图片序号)

    农业馆:手工业馆:对外关系馆:

    (2)根据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写出表格中②所呈现的史料类型。归纳材料二反映的主题。

    7.(24-25七年级下·河南·课后作业)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参与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针对存在的问题,宋太祖采取了赵普所开出的“药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

    (2)列举两条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依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写出两条即可)

    (3)【新风向开放性问题】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写出一条即可)

    …………

    参考答案

    1.(1)洛阳、涿郡、余杭郡。

    (2)作用: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制度:科举制度

    标志:设立进士科

    意义: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知识点】科举制创立的意义、开通大运河

    【解析】(1)填空: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605年起,隋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所以A是洛阳,B是涿郡,C是余杭郡。

    (2)作用:根据材料二“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和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制度:根据材料三“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可知,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对后世影响深远。

    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根据材料三“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可知,科举制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科举制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根据材料三“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可知,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1)① ②

    (2)科举制。该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原因:扩大了人才范围,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

    (4)善于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影响、评价、西周的政治制度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西周实行分封制。

    (2)根据“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方面总结回答。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教学资源网七年级下册题型专练04:主客观一体综合题-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统编版)https://www.0516ds.com/10198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0,878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频选择题50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无答案)

    2023年常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