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专题03 自然美景-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人教部编版统编)

    2025-08-24 21:45:48 6442次浏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专题03 自然美景-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人教部编版统编)

    主题阅读

    专题03 自然美景-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人教部编版统编)

    一、专题自然主题阅读下面的美景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学年下册

    专题03 自然美景-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人教部编版统编)

    【甲】见渔人,年级乃大惊,语文阅读问所从来。单元具答之,人教便要还家,部编版统编设酒杀鸡作食。专题自然主题村中闻有此人,美景咸来问讯。学年下册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年级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语文阅读不复出焉,单元遂与外人间隔。人教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饥,辈三五人,挟木弓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以问人曰:“此处何也?”人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悛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宋史·艺文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便要还家( ) (2)便扶向路( )

    (3)子不宜久住( ) (4)密志归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足为外人道也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处处志之 称善者久之

    C.随而逐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以告太守刘悛 不以疾也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甲、乙两文,说说桃花源和小成都中居住的人们有什么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①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③,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节选自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①止:只有。②寿:长寿。③醯(xī):醋。

    5.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具答之(详细) B.率妻子邑人(同乡的人)

    C.或至百二三十岁(有的人) D.生不识盐醯(年轻人)

    6.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器皿、人物

    B.见渔人,乃大惊 乃记之而去

    C.饮其水,故寿 温故而知新

    D.岂有仙而杀者乎 水甘而芳

    7.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则 渔 人 所 见 似 是 其 子 孙 非 秦 人 不 死 者 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水甘食简,人皆长寿。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③之势,状同洪河④。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②澎赑(pénɡ bì):瀑布形成的轰鸣声。③洪河:古多指黄河。④郭金、紫惠:人名。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水尤清冽( ) (2)日光下澈( )

    (3)复出海岱( )(4)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B.石井水注之 C.漰渀之势 D.乃记之而去

    1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面上是写鱼,实则是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瀑布”这一景物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①、如绿沉瓜,窈然②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⑤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⑥,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⑦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

    【注】①琅玕:常指青玉。②窈然:幽深的样子。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水流聚集的地方。⑤少陵:即杜甫。⑥清华:清幽而绚丽。⑦舁夫:抬轿子的人。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水尤清冽( ) (2)斗折蛇行( )

    (3)皆浣花溪委也( ) (4)舁夫云通灌县(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 能以径寸之木 B.不可知其源 其人舍然大喜

    C.以其境过清 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D.乃记之而去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其水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唐有韩志和,善雕木,作鸟雀之状,饮啄悲鸣,与真无异。以关捩①置于腹内,发之则凌空奋翼可高百尺至一二百步外,方始却下。奏之,上睹而悦之。志和又于怀中将出一物,名蝇虎子,数不啻②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沙啗③之故也。乃分为五队,令舞《梁州》。上召国乐,以举其曲。而虎子盘回宛转,无不中节。及曲终,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志和置虎子于指上,猎蝇于数步之内,如鹞④擒雀,罕有不获者。

    【注释】①关捩:能转动的机械装置。②啻:仅仅,只有。③啗:同“啖”,吃,这里是“给……吃”的意思。④鹞:猛禽名,似鹰而小。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 ) ②其两膝相比者( )

    ③无不中节( ) ④及曲终( )

    19.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

    A.全石以为底 B.云以丹砂啗之故也

    C.以刀劈狼首 D.以钱覆其口

    20.用“/”给句子断句,断两处。

    发 之 则 凌 空 奋 翼 可 高 百 尺 至 一 二 百 步 外

    2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奏之,上睹而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选段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可谓各具特色。【甲】中王叔远的雕刻注重①____,例如,“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乙】中韩志和的制作注重②____,例如,“饮啄悲鸣,与真无异”“及曲终,累累而退”。

    六、(2022春·广西百色·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东安:县名,在今湖南省境内。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绝类弥勒/猿则百叫无绝

    B.其两膝相比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作鼠一轴/衡于虑,而后作

    D.罔不因势象形/未若柳絮因风起

    24.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著名散文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断句划分为“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C.【甲】文中“大苏”,即苏轼。【乙】选文中“邑令”即县令,官名。

    D.【甲】文“各隐卷底衣褶中”与【乙】文“作鼠一轴,献之邑令”都省略了主语。

    2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段简要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及核舟的由来。

    B.【乙】选文通过猫的反应,从而表现了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

    C.【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艺人技艺的高超,不同的是: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而【乙】文中的画卷则以“活”取胜。

    D.【甲】文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写船头三人,层次分明。【乙】选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语言简洁而生动。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佛印)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清·袁枚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①,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②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选自《小仓山文集》)

    【注释】①箕(jī)踞:一种坐的姿势。坐时两脚伸直岔开,形似簸箕。②瀹(yuè)茗:烹茶。瀹:煮。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杆,博局,这里是比赛棋艺的意思。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2)下面“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B.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公爱之,何不记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结尾的空格处标点用“!”还是“?”,请结合句意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宗元游小石潭感“不可久留”,袁枚游峡江寺叹“不得已下山”,两人出游所感不同,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

    链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叔祖念莪翁①,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启行……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②,澄潭漱其址③,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僧结槛依之,颇觉幽胜。余踞坐石上,有刘对予者,一见如故,因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④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念莪翁:与下文“刘对予”同是人名。②回澜:荡漾的水波。③址:山脚。④江郎:山名。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拟是年暂止游屐 是:________

    (2)循溪觅胜 胜:________

    (3)崖临回澜 临:________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B.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C.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D.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见如故,因为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本文与《小石潭记》同样描写了石岩、潭水,其特征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

    【链接材料】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1.(1)邀请 (2)先前的 (3)适合 (4)做标记。

    2.B

    3.(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因为遇到一群鹿正害怕地逃跑,(几个人)分路追赶。

    4.都生活自足,且不希望被外人打扰。(意对即可)

    【解析】

    …………

    教学资源网八年级下册专题03 自然美景-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人教部编版统编)https://www.0516ds.com/5088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6,252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类文阅读(含答案)

    2023年中考英语分项汇编阅读理解之议论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牛郎织女》类文阅读(含答案)

    第五单元“大胆想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田忌赛马》类文阅读(含答案)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