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专题28《愚公移山》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5-08-24 23:25:51 2773次浏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专题28《愚公移山》

    专题28《愚公移山》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专题重点注释重点中考之课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译句预测言文列子,文学问题文轮名寇,常识又名御寇,课后考语考点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年中内文

    专题28《愚公移山》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本文的复习体裁是一篇寓言。

    专题28《愚公移山》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它的清查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专题重点注释重点中考之课采用象征、愚公移山译句预测言文比喻、文学问题文轮拟人、常识夸张等手法,课后考语考点寄寓一种思想,年中内文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复习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⑴[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⑵[且〕将近。

    ⑶[惩]苦于。

    ⑷[塞(sè)]阻塞。

    ⑸[迂(yū)曲折,绕远。

    ⑹[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⑺[室]家。

    ⑻[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⑼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⑽[毕]尽、全。

    ⑾[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⑿[指],直。

    ⒀[汉阴〕汉水南岸。

    ⒁[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⒂[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⒃[杂然],纷纷地。

    ⒄[许],赞同。

    ⒅[献疑〕提出疑问。

    ⒆[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⒇[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21)[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22)[如…何],把……怎么样。

    (23)[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24)[且],况且。

    (25)[焉]哪里。

    (26)[置]放置、安放。

    (27)[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28)[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29)[荷]肩负、扛。

    (30)[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

    (31)[叩]敲、打。

    (32)[箕畚]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3)[京城]复姓。

    (34)[孀妻]寡妇。

    (35)[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36)[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37)[始]才、刚。

    (38)[龀]换牙。

    (3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40)[易]更替。

    (41)[节]季节。

    (42)[反]同“返”,往返。

    (43)[焉]语气词。

    (44)[叟]老年男子。

    (45)[甚矣,汝之不惠〕意思是,你也太不聪明了!

    (46)[甚]严重。

    (47)[惠]同“慧”,聪明。

    (48)[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49)[毛]草木。

    (50)[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51)[长息]长叹。

    (5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53)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54) [[不若]不如,比不上。

    (55) [弱子]幼儿,小孩。

    (56)[虽]即使。

    (57)[穷匮(kuì)]穷尽。

    (58)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59)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60)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61)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62) [已]停止。

    (63) [帝指神话中的天帝。

    (64 )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65) [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

    (66) [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

    (67) [厝]放置、安放。

    (68) [陇断]山冈阻隔。

    (69) [陇]同“垄”,高地。

    (70)[断]隔绝。

    (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答案】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2)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答案】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答案】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4)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5) 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你太不聪明了。

    (6)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答案】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7)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答案】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9) 帝感其诚。

    【答案】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妻子

    智叟

    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3.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4.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补充: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看法呢?

    3.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比较这两场争论,说说有哪些不同?反映了什么呢?

    4.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5.人物形象:

    愚公:

    智叟: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愚公移山》)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C.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苦而不平 ( ) ②室之始成也善( )

    2.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惠 惠:“惠”同“慧”,聪明

    C .虽我之死 虽:即使

    D.惧其不已也 已:停止

    2.下列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妻献疑曰 其真无妈邪

    D.汝心之固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愚公”和 “智叟”的命名上是有深义的,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不可久居

    B.吾与汝毕力平险 众妙毕备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寒暑易节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不义而富且贵

    B.且焉置土 始一反焉

    C.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以君之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

    参考答案

    一、本文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本身着墨极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这样更有助于突出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寓意以及愚公的形象。

    二、参见你“课文研读”的”“问题探究1”.教师不必急于向学生出示“问题探究”中有关本文寓意的几种理解。可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自己理解,自由讨论。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后,再出示“问题探究”的内容。

    …………

    教学资源网中考专题28《愚公移山》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https://www.0516ds.com/70691.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8,340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第01期)

    专题05 概括人物形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01 理解诗歌意象-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14 句子排序(真题闯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押题13 《笑对挫折》《追赶》《文学梦,我的梦》《我的青春行记》《终于迈出那一步》-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精选多主题范文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