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08-25 00:52:40 7438次浏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阳光调研试卷

    九年级历史

    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1.本试卷共2大题,苏州市学试卷28小题,年年总分50分,学期析考试用时50分钟。期末

    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答题前,历史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含答姓名、考点名称、案解考场号、苏州市学试卷座位号、年年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学期析准考证号相应的期末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历史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含答请用橡皮擦干后,案解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苏州市学试卷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的生活逐渐趋向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使用陶器

    B.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C.开始学会用火

    D.从事渔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2.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横线处应填( )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商鞅变法中哪种措施的影响( )

    A.奖励军功 B.什伍连坐 C.废井田,开阡陌 D.推行县制

    4.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秦汉历史时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

    A.与民休息;光武中兴

    B.百家争鸣;黄巾起义

    C.郡国并行;张骞西行

    D.陈胜起义;三国鼎立

    5.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D.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6.《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但到东晋南朝时期则“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

    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C.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南方地区战乱较少和政局稳定

    7.对下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

    A.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利于削弱士族门阀特权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8.隋文帝的历史存在感相对较低,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却将他与秦始皇、忽必烈一起编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 )

    A.正式确立科举制 B.开通京杭大运河 C.缔造“开元盛世” D.实现国家大一统

    9.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

    A.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

    B.刘禹锡吟诗《百花行》

    C.大批新罗留学生在中国学习

    D.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10.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这说明当时东京城( )

    A.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全国商贸颇为繁盛

    11.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很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黄巢起义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北宋灭亡

    12.《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所载描述的朝代是( )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

    ①金字塔 ②佛教 ③帕特农神庙 ④长城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14.查理曼于公元800年前后颁布的《庄园敕令》规定,管家应把庄园上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应国王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另一类是供应战争所需要的。除了生产农产品外,庄园里还有各种手工作坊和工匠如铁匠、皮鞋匠、刀剑匠、渔夫、制酒者等。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 )

    A.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B.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C.促进了西欧社会的稳定

    D.属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15.“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的民族”( )

    A.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B.使基督教成为世界宗教

    C.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D.将玉米传播到欧亚大陆

    16.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彼特拉克——《哈姆雷特》

    B.达˙芬奇——《神曲》

    C.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D.但丁——《最后的晚餐》

    17.下图是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形成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疾病流行 B.人口迁移 C.殖民掠夺 D.贩卖人口

    18.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上述两个文献内容体现的相同目的是( )

    A.防止最高统治者专权

    B.制约君主专制统治

    C.保证公民应有的权利

    D.宣扬自由平等思想

    19.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下列实践了这一主张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第一国际 C.俄国二月革命 D.巴黎公社

    20.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 )

    A.爱迪生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21.俄国革命家托洛斯基指出:“十月革命完成了一次历史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B.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

    D.开辟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

    22.1938年9月的一天,张伯伦回到英国,他挥动着手里的那张纸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他挥动的那张“纸”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慕尼黑协定》

    23.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

    A.增强了亚非地区的经济实力

    B.提高了亚非国家的自信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消除了亚非国家的差异

    24.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

    A.社会扶贫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计算机网络

    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6分,第26题7分,第27题6分,第28题7分,共26分)

    25.在世界文明坐标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毅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材料二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什么时期?

    (3)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写出材料三这幅书法作品的名称。

    (4)据材料四,指出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26.一部中国史,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候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二 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材料三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据材料一、二,指出汉武帝和唐朝时期巩固北部边疆的措施。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理设立的机构。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元对边疆治理的意义。

    27.“大国崛起”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国的崛起书写着传奇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国野心】

    材料一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大国责任】

    材料二 我们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全球治理应该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博鏊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大国力量】

    材料三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

    ……

    英国前外相杰弗里·豪: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比如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

    ——摘选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某“正在崛起的国家”为了“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而主导建立的军事集团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为了遏制这一“正在崛起的国家”的发展,构筑了什么国际体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21世纪,应建立怎样的大国关系?

    (3)关于“大国崛起”的原因,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共同的战斗”后仍“互相猜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述“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的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饲养家畜,获得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生活逐渐走向定居,趋向稳定,B项正确;使用陶器不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不是人们生活趋向稳定的原因,排除A项;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排除C项;从事渔猎采集,过着群居生活是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当时的生活不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期,B项正确;史前时期是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排除A项;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排除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排除D项。

    …………

    教学资源网九年级上册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www.0516ds.com/6948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8,185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频选择题50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无答案)

    2023年常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