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统编版2024)

    2025-08-24 17:35:30 2259次浏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

    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统编版2024)

    (考试时间:60分钟,学年下学分值:100分)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统编版2024)

    注意事项: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统编版2024)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年级拟试答卷前,期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史期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末模

    2.回答第Ⅰ卷时,卷统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编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学年下学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年级拟试用橡皮擦干净后,期历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史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末模

    3.回答第Ⅱ卷时,卷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编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学年下学

    4.测试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回洛仓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共有仓窖710座,单个仓窖就可储存粮食50万斤。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

    A.隋朝灭亡的原因

    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商业发展的水平

    D.财政经济的状况

    2.在完全统一西域后,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这反映我国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采用的措施是( )

    A.册封首领 B.设置机构 C.和亲政策 D.建立藩镇

    3.717年,唐玄宗任命学士马怀素为修书使,组织了一批文士进行图书的搜集编修工作,后来还在长安、洛阳两京创设书院管理图书。这些措施( )

    A.显示社会风气开放 B.推动文教事业发展

    C.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D.体现重文轻武政策

    4.唐前期,关中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年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唐玄宗的这一举措( )

    A.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 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

    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盛唐气象”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形成如下成果展示表格,其中符合描述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诗句是( )

    A.两渡西域通丝路,天下为此君一人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小小邮票承载历史。国家邮政局为下边两位历史人物发行邮票,是因为他们( )

    图一 张骞 图二 玄奘

    A.是同一个时代的使节 B.都持汉节而不辱使命

    C.都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D.都求得真经返回大唐

    7.据史料记载,孙思邈编著的《千金方》突破了汉朝名医张仲景学说的理论框架。他认为,诊断不必完全根据《黄帝内经》,用药也不必完全根据《神农本草经》,只需吸取其中合理成分即可。这体现了孙思邈治学方面注重( )

    A.旁征博引大量史料 B.借鉴前代经验

    C.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D.扩展研究体系

    8.唐高祖时期,15位宰相中仅1人是寒庶出身,但通过科举成功入仕。至唐玄宗时期,35位宰相中有11人出身寒庶或小姓家族,且其中多数凭借明经、进士等科举科目踏上仕途。这一变化体现了科举制( )

    A.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规范分科考试流程

    C.推动教育体系扩展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9.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矛盾的加剧

    D.国家政权的统一

    10.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不断交融与碰撞。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治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2.北宋时期,成都是成都平原及其四周地区所产粮食、纺织品、陶瓷、纸张、书籍的集散地,与吐蕃、大理从事茶马贸易。这说明,北宋时期该地区( )

    A.城市规模壮大 B.发展领先全国 C.经济联系密切 D.对外贸易发达

    13.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这一时期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外交通发达,海陆丝绸之路畅通 B.政府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C.新航路开辟密切了各大洲之间联系 D.西方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扩张

    14.如图是某校学生在学习宋元时期三大科技发明时收集的图片资料。从该资料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宋元时期交通发达 B.宋元时期的科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 D.宋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

    15.下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迁都北京 C.郑和下西洋 D.明朝灭亡

    16.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期间,船队每到一处,都会向当地展示中国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同时也学习当地独特的种植技术、医药配方等。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巩固了边疆海防 B.宣扬了明朝国威

    C.拓展了明朝疆域 D.推动了中外交流

    17.明朝末年,陕西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百姓“剥树皮以为食,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而地方官员却依然严征苛捐杂税。最终引发了( )

    A.李自成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桥兵变 D.黄巢起义

    18.清代专门发明了“晷度”概念作为新的疆域书写方式,其所用的元素有南北里差,东西里差,昼长与夜长,节气时刻等,可以明确记载疆域范围和边界。其目的在于( )

    A.构建新的疆域大一统观 B.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C.强调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要推动地理学科的发展

    19.清朝军机大臣,都是只用亲信,不问出身。皇帝旨意直接以廷寄发出,部院和各地方折本不经内阁直接送达皇帝。这样做的真实目的是( )

    A.加快办事效率 B.精简冗官机构

    C.打破世俗门第 D.强化君主权力

    20.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A.货币的发展历程 B.都市生活的繁华 C.商业的发展历程 D.海外贸易的发达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政治上看,隋代开运河是想通过运河直达江淮,加强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从经济上看,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通过陆路转运运输量不大,费用又高,不是最好的办法。……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隋朝时期南北地区政治、经济的交流,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了隋朝的时代印记。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2分)

    材料二 唐长安城设东、西两市,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是当时长安城商业活动的中心。据记载,当时西市有大衣行、秤行、绢行、鱼行、笔行、药材肆等,东市有铁行、肉行、金银行等许多行业,店铺很多。西市还专门设有“波斯邸”“胡姬酒肆”“收宝胡商”等。

    ——摘编自曹尔琴《唐长安的商人与商业》

    (2)依据材料二,归纳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4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杜甫《忆昔》(其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唐朝盛世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朝经济的繁荣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启示?(2分)

    22.水运关涉国运,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水运与国运》目录(节选)

    都江堰:秦灭六国的水力发动机

    2.得蜀望楚,可并天下

    3.李冰筑堰,老秦东向

    灵渠凿通,四海归一

    2.五岭逶迤,遇水修渠

    3.连接湘漓,平定岭南

    ——龙佳悦《水运与国运》

    材料二 漕运始于秦汉。秦汉两朝均定鼎西北长安,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漕运则经由横贯中原的黄河和渭水,漕运方向大致为东西向,即由东向西。历经南北朝的发展,唐宋时期,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漕运地位开始确立,漕运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

    材料三 元代海运主航道示意图

    ——贾兵强、朱晓鸿《治水与中华文明》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章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时期修筑水利工程的历史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秦汉至唐宋时期漕运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元朝海运发展的主要条件。(4分)

    23.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2分)

    材料一 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宋辽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 ……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辽西夏时期民族文化交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并分析该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所呈现的特点。(4分)

    (4)通过这次探究活动,说明今天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2分)

    24.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对地方和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古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根据材料“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分析可知隋朝时期粮食产量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可用来研究隋朝时期财政经济的状况,D项正确;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排除A项;隋朝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农业的繁荣表现,与商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 B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可知,这反映我国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采用的措施是设置机构,B项正确;册封首领是统治者封少数民族的首领为“王”等的行为,材料体现的是设机构,排除A项;和亲是唐朝同少数民族首领的联姻,排除C项;建立藩镇是在重要位置设立军镇,排除D项。故选B项。

    …………

    教学资源网七年级下册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统编版2024)https://www.0516ds.com/102053.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0,922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频选择题50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无答案)

    2023年常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