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
85798879
2022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检测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
一、年部年级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编版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册隋初有官员进表,历史称:“窃见当今郡县,期末倍多于古,真题或地无百里,集训数县并置,试卷或户不满千,附答二郡分领。年部年级”这说明当时
A、编版分封制度盛行 B、下册全国户口众多 C、历史土地兼并严重 D、期末郡县数量过多
2、真题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
3、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4、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6、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商铺密布;元朝的大都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种货物。这表明宋元时期
A、都市商业较为发达 B、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北方经济远超南方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7、“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8、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发生在元朝的是
A、建立郡县制 B、设置西域都护 C、建立行省制度 D、设置伊犁将军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10、兰茂(1397-1476),明代云南嵩明人,著名学者、药物学家。他编著的《滇南本草》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包括民族药物在内的药物学著作。100多年后,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滇南本草》书影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1、下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12、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D、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A、科举取士难度降低 B、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C、父祖身份无关紧要 D、社会等级差别缩小
14、直到咸丰年间,清政府依然把外交事务称为“夷务”,称西方国家为“丑类”“逆夷”“夷性犬羊”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A、严禁对外贸易 B、长期闭关锁国
C、加强封建皇权 D、抵御外敌入侵
15、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对古代中外交往史实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B、中国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外传,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C、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面对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二、非选择题
16、3000多年前,“中国”被镌刻于方寸之间;3000多年后,“中国”成为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所示为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038年)所铸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其中提到周武王克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
-摘编自《宅兹中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
材料二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域概念,又用来指称政权,同时又是一种美称。不仅汉族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也自称“中国”,“中国”的概念存在一种复数现象。元朝实现了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到了清朝,“一个中国”的概念及其疆域最终形成和确立下来。
——摘编自《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元朝是怎样实现“转变”的?这一“转变”对“一个中国”最终形成和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这样描述中国大历史。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7、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五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三中图1所示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图2所示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5)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隋朝郡县制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析]由材料中“隋初”“当今郡县,倍多于古”“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可知,隋初郡县数量太多,且郡县的规模相对较小,D符合题意。
2、D
[解析]“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的意思是,在科举考试中,只有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高中。由此可知,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才学、故选D。
3、D
[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开元通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D。
…………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下载:
教学资源网七年级下册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https://www.0516ds.com/27285.html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85798879
73
134,818
0
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频选择题50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无答案)
2023年常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