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最全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2025-08-24 23:33:10 3838次浏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01语文阅读解题步骤点拨

    最全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1.通读文章,最全总结了解主要内容,小学揣摩中心思想。语文阅读

    最全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年级理解题意,理解明确题目的答题要求。

    最全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3.逐条解答,技巧要带着问题,归纳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最全总结认真地思考、小学组织答案。语文阅读

    4.检查,年级看回答是理解否切题,内容是答题否完整,语句是技巧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下面是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孩子们可以在考试中灵活应用。

    02第一部分:词语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 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及文章含义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03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A、比喻、拟人

    作用: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

    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

    作用: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

    作用: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

    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

    作用: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注意:

    ①字数大致相同;

    ②修辞手法相同(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在概念和现象上互相有联系;

    04第三部分:段、篇词语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B、点明所要描写的对象

    C、引起下文

    D、渲染气氛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教学资源网语文最全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总结https://www.0516ds.com/1577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2,530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类文阅读(含答案)

    2023年中考英语分项汇编阅读理解之议论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牛郎织女》类文阅读(含答案)

    第五单元“大胆想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田忌赛马》类文阅读(含答案)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