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5-08-24 23:27:58 6183次浏览

    13363289101

    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

    专题08古诗文阅读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

    阅读下列诗词,专题专项完成下面小题。古诗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

    《关雎》

    关关雎鸠,文阅文下在河之洲。读年窈窕淑女,春年君子好逑。学期训练

    参差荇菜,期末左右流之。考点窈窕淑女,统编寤寐求之。专题专项

    求之不得,古诗寤寐思服。文阅文下悠哉悠哉,读年辗转反侧。春年

    参差荇菜,学期训练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读完诗后,小雨作了以下笔记和批注,请找出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本诗选自《诗经·秦风》。

    B.诗歌开头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C.诗歌中的“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D.诗歌最后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场面。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你结合全诗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下列选项对《蒹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韵脚为“苍”“霜”“方”,使作品声韵和谐,便于吟诵。

    B.“方”“湄”“涘”三字写出时间的变化,表明主人公不畏艰险地一再追寻。

    C.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章基本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D.“伊人”的追寻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意义,美好的事物总是可望难即的。

    4.本诗和《式微》中的“胡为乎中露”都提到“露”,请说说“露”在两首诗中的相同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萎萎,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十亩之间

    《诗经·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①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②兮,行与子逝③兮!

    ①行:走。一说且,将要。②泄(yì)泄:和乐的样子。③逝:返回。

    5.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是一首抒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蒹葭》这首诗每章开头以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惆怅心情。

    C.华夏先民是勤劳而乐观的,《十亩之间》侧重写采桑女正在劳动时的动作,表现了其轻松愉快的心情。

    D.《十亩之间》全诗二章,每章三句,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诗句与诗境、语调与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6.两首诗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了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蒹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请问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下面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跨越时空,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B.他安慰友人“同是宦游人”,彼此处境相同,字里行间充满悲伤。

    C.尾联承接上联,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踏上新征程,点出“送”的主题。

    D.这首诗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和不为离别而悲伤的旷达胸怀。

    8.人们说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古代送别诗凄凉伤感的风格,你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请举出一例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中的“太清”二字写出了洞庭湖水的清明澄澈。

    B.“气蒸云梦泽”中的“蒸”字,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

    C.颈联写诗人想要渡湖但却“无舟楫”,以此来比喻想要从政而无人引荐的境况。

    D.全诗虽意在求仕,诗人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10.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1.请你用诗中一句话概括本诗的事件,这句话是“_________”。

    12.《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之一,用语精炼是这首古诗的突出特点,请你分析“独与老翁别”和“挥手告老翁”哪个表述更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达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14.请从动词运用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对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共五句,句句押韵,开门见山地描写了茅屋被大风吹破的情形。

    B.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诗人焦灼无奈,表现出了穷困潦倒的窘态。

    C.“长夜”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眠的长夜,也指社会战乱时间之长久。

    D.全诗先议论抒情,后平铺直叙,层层深入,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博爱情怀。

    16.小文同学在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重读了“俱”字,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两句写出了卖炭翁的苍老与烧炭的辛劳。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把”“称”“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刻画出宫使专横凶残、蛮不讲理的样子。

    D.“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又充满着希望。

    18.《卖炭翁》与《石壕吏》中的老人各有其不幸,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卖炭翁

    白居易

    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②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9.全诗无一字写“苦”,却处处有“苦”,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卖炭翁”经历的沉重苦痛。

    20.分析诗中“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中数量词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B.颔联中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营造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

    C.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以动衬静,用“钟馨音”的悠扬深远来衬托环境的幽静。

    D.这首诗借咏古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22.本诗颈联中“悦”“空”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谢肇淛《五杂组》)

    【注释】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2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B.道傍闻香气甚烈 渔人甚异之

    C.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

    D.亦若是则已矣 问今是何世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真无马邪

    B.鹏之徙于南冥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去以六月息者也 常无以应之也

    2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26.【甲】【乙】选文都采用了借物说理的写法,请思考两篇选文所说的道理。

    【甲】文借大鹏形象寄予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借监司和顾道行喜欢吃闽地带鱼表现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节选自《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③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惠子相梁》)

    【注】①相梁:在魏国当宰相。②鹓鶵(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鸱(chī):猫头鹰。④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2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固不知子矣 固不可彻

    B.子之不知鱼之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夫鹓鶵发于南海 有时朝发白帝

    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8.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惠子与庄子的一场辩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

    B.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庄子肯定自己可以知道鱼的快乐,惠子则否定了庄子的说法。

    C.惠子从认知的规律出发,认为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

    D.庄子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把人的主观感受“迁移”到鱼的身上,衬托出庄子的快乐。

    2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30.从甲文结尾看,庄子在辩论中偷换了概念。请简要分析他是如何偷换的。

    31.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文,传递着古人对生活的体验,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请阅读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参考答案

    1.A 2.《关雎》采取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反复咏叹,将男子对心仪的女子的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或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反复咏叹,形象地写出了淑女采摘荇菜时的忙碌情景和姿态的优美,突出淑女的勤劳能干,烘托出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A.《关雎》这首诗是选自《诗经·周南》,而非《诗经·秦风》;

    故选A。

    …………

    教学资源网八年级下册专题08 古诗文阅读-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https://www.0516ds.com/101410.html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13363289101

    16

    13,206

    0

    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PPT课件(统编版)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

    专题02 病句修改、句子排序、文学文化常识-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梳理(统编版)

    统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名校闯关梳理卷》

    《骆驼寻宝记》课外阅读测试题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