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学考适应性模拟测试
九年级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年山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东省答案姓名、准考证号、济南解析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市槐
2.回答选择题时,荫区选出每小题答案后,中考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模化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学试用橡皮擦干净后,题含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年山回答非选择题时,东省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济南解析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市槐
3.考试结束后,荫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中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Ba 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钢铁冶炼 B. 玉石雕刻
C. 粮食酿酒 D. 光合作用
2. 今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直排
C.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D. 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
3. 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B. 可用灼烧的方法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C.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质期 D. 大量摄入可溶性钡盐会导致中毒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操作中,符合规范的是( )
A.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B.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进行验满
5. 5G通信技术的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C.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阴离子
6.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 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丙三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C. 当温度升高时,丙三醇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质子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9. 已知某溶液X是NaOH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甲、乙、丙是KNO3溶液、Na2CO3溶液、CuCl2溶液中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
A. 甲是KNO3溶液 B. 乙是Na2CO3溶液
C. 丙是CuCl2溶液 D. 溶液X是NaOH溶液
10. 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处硬质玻璃管内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 B. 实验中玻璃管内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C.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一氧化碳 D. 在通入CO前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数值为2 B. 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1
12. 侯氏制碱法对我国纯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t1℃时,68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C. 若NaCl中混有少量Na2CO3,通过蒸发结晶能提纯NaCl
D. 将t1℃时的Na2CO3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3.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4. 将ag未知金属M加入到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存在三种金属 B. 滤液中一定不存在Ag+和Fe2+
C.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体产生 D.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15. 为定量测定某CaO和CaCO3的混合物样品的组成,取该混合物样品25.6g于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33.3g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B. 混合物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为12g
C.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 混合物样品中CaO与CaCO3的质量比为1:2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回答问题
(1)按要求从氢气、氧化铁、氢氧化镁、硝酸钾中选取合适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___________。
②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_。
②一种可作复合肥的盐___________。
③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
(2)2023年12月8日,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全线贯通运营,给两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①轨道施工过程中常用乙炔(C2H2)燃烧的火焰来焊接金属。在乙炔(C2H2)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②高铁列车的车体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合金。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金属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
③由于高铁列车车厢是密闭的空间,因此需要提供清洁的空气和保持车厢的卫生。高铁酸钠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消毒剂。高铁酸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在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17. 铜是人类较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中华文明对铜情有独钟,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编钟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精美铜器。
(1)铜矿的冶炼
①火法炼铜:《秋浦歌》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描写了火法炼铜场景。黄铜矿(主要成分为)是炼铜主要矿物。该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为,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若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36.8g,则反应生成的S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g(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②湿法炼铜:《梦溪笔谈》中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叙述的是硫酸铜溶液与铁生成铜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冶炼方法的选择:对比古代这两种炼铜方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上述两种方法中,湿法炼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填写一条即可)。
(2)青铜的铸造与锈蚀
①《周礼・考工记》中有将铜、锡熔合制成青铜器的记载。青铜(铜、锡合金)属于___________(填“无机非金属”“金属”“有机高分子”“复合”之一)材料。
②《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___________(填“大”“小”之一)。另外,通过敲打可将青铜等金属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_性。
③青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能锈蚀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试计算中含有铜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试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铜生锈除了与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关。
1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回答:
(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少量盐酸,欲除去盐酸并将废液pH调至7,在不用酸碱指示剂的条件下,最好加入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详解】A、钢铁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涉及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玉石雕刻只是玉石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生成新物质,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2. D
…………
教学资源网中考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www.0516ds.com/10280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1,388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扬州卷)
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南京卷)
专题33 实验操作-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训练
2024年南通市海安市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三年中考(2021-2023)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