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专题12说明文阅读-2025年暑假预习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培优(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2025-08-24 23:28:19 6913次浏览

    2025年暑假预习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培优

    专题12说明文阅读

    专题12说明文阅读-2025年暑假预习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培优(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一、专题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专题12说明文阅读-2025年暑假预习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培优(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说明对象是说明暑假升语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专题12说明文阅读-2025年暑假预习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培优(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一)明确说明对象

    1.看文题

    (1)标题是文阅文暑名词性的,一般是读年说明事物的,如《松鼠》、预习优统《北京的假专立交桥》、《雄伟的项培析人民大会堂》等;

    (2)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编版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含答,常常是案解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专题,如《什么是说明暑假升语生态系统》。

    2.抓总起句、文阅文暑总结句或中心句

    一般情况下,读年文段的预习优统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点明了说明对象。

    3.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

    (1)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2)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的……(内容)。

    (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1.看标题。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巍巍中山陵》

    2.抓住关键句、中心句。

    对于总分式、递进式结构的说明文,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如:不少说明文会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如《苏州园林》一文,开头总说部分,就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后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个布局以及局部的安排都突出了这个特点。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

    3.逐段阅读,综合概括。

    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比如并列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的,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有时,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说明事理的,要注意连接词,如 “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4.尽量采用原词,原句。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三)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答题格式:常用判断句“××是××”的句式。

    先确定句子主干, 再添加表示说明对象特征、性质、功用、状态等修饰成分,注意准确、严密、简明。

    (四)加标题类。

    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二、说明文的顺序

    (一)梳理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理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 ……

    以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或事理的说明顺序。一般有表时间的词语,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等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多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 )和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事物,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

    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常综合运用)

    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成因等。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术、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时要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为此,我们须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内容。

    (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

    【题型1】某一文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解题思路:

    1.找说明顺序的标志词;

    2.根据说明对象判断说明顺序;

    3.结合标志词和说明对象,根据文本具体分析。

    【题型2】本文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讲的?

    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本文对……的说明更有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便于读者理解。

    【题型3】xx段(句)和xx段(句)能否调换?

    答题格式:

    xx段(句)和xx段(句)是……顺序,这样说明更有条理性,调换后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题型4】语句、段落作用

    1.开头段落作用

    (1)内容:概括段意;

    (2)结构: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或激发阅读兴趣。

    2.其他段落结合说明方法谈

    (1)通过……的说明方法;

    (2)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还将几种方式糅合在一起,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所以在回答时要分清主次。

    三、说明文的方法及作用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有序号:一、二、三……

    标志是有“引号”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1.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定义要求完整,内容与对象可以颠倒。

    ①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并不要求完整,内容与对象不可以颠倒。

    ②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

    1.某句段运用了……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①本句运用了……(三个字)的说明方法;

    ②……(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③使读者/文章……。

    四、说明文语言考点

    (一)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表达,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考查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能否删去,如果删去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赏析限制性词语

    1.表时间:已经、早已、一直、渐渐、当时等

    2.表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数、总共、有些、大面积等

    4.表数量:多、有余、很少、之一等

    5.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6.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等

    ◆运用举例

    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

    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二)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1.平时性

    平实: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即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

    2.生动性

    生动: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即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有时还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等。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体现: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3.说明中融入个人情感(抒情)等手法。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三)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

    【题型1】xx词能否删除?

    ①表态:不能删,不能去掉。

    ②比较: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A原来是什么意思;B删去后是什么意思,会怎样(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2】xx词能否替换?

    ①表态:不能换。

    ②比较:A原词的意思或内容;B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C换后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与事实不符。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3】xx词有什么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①解词:解释所指词语的意思。

    ②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

    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1)准确,(2)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答题格式:本文语言具有准确、生动/平实(二选一)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平实(二选一)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

    参考答案

    1.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 2.④ ②③⑤ ① 3.“左右”表示的是时间的大概范围 ,表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与准确。 4.③ ① ②

    【解析】1.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阅读可知,《自然界的时钟》选段主要讲述自然界中不光有植物,动物也有有自己的生物钟,可以帮助它们调节自己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即“植物知道时间,小动物也是这样”是中心句,短文围绕这句话写出了自然界中动物们有许多不同的“时钟”,它们可以帮助生物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

    教学资源网三年级下册专题12说明文阅读-2025年暑假预习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培优(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https://www.0516ds.com/10251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1,283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PPT课件(统编版)

    专题08 古诗文阅读-2025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专项训练(统编版)

    专题02 病句修改、句子排序、文学文化常识-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梳理(统编版)

    统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名校闯关梳理卷》

    《骆驼寻宝记》课外阅读测试题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