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镇江市句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08-24 09:49:15 3754次浏览

    七年级历史阶段性学习评价样卷

    一、镇江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市句史期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容市每小题2分,学年下学共60分。年级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期历

    镇江市句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1.“它的末试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的局面,再次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卷含解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凝结在一个政权之下。”文中的答案“它”是哪个朝代?( )

    镇江市句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元朝

    镇江市句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隋炀帝的镇江统治是一种急政,而不是市句史期单纯的暴政,事实上,容市它的学年下学很多政策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要求的。只不过,年级在当时的期历情形下,他推行的急了一点,也早了一点。”材料认为隋炀帝( )

    A.好大喜功 B.不恤民力 C.贪图享乐 D.急于求成

    3.“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他被誉为“诗圣”,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A.屈原 B.杜甫 C.苏轼 D.陆游

    5.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

    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

    6.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武则天篡权

    7.据《宋史 ・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 )

    A.文官政治 B.君主专制 C.分化事权 D.中央集权

    8.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9.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匈奴族 D.契丹族

    10.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什么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都护府 C.御史台 D.枢密院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2.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立(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宰相制

    1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14.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15.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B.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C.记述从战国到五代共3000多年历史 D.《资治通鉴》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16.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确立 D.宋词的繁荣

    17.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8.“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

    19.明太祖朱元璋“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有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 ”这些是由于明朝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20.下列关于明朝科技著作《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广泛吸收西方科学技术成果 B.都对传统经验与技术进行了总结

    C.都对手工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D.都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1.元末明初,一些文人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都是在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再创造而完成的。这体现了( )

    A.世俗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 B.文学形式日益多样化

    C.文化发展日趋平民化 D.小说的文学价值得到社会认同

    22.“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迎闯王”“拜闯王”是因为闯王( )

    A.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B.他的队伍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C.推翻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D.阻止了清军入关

    23.清初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一对台措施的最主要意义是( )

    A.促使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B.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屏障

    C.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D.标志台湾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24.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1727年,清朝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澎湖巡检司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台湾府

    25.清朝前期,在粮食种植方面,得到普遍推广的外来高产农作物是( )

    A.水稻、玉米 B.玉米、甘薯 C.甘薯、小麦 D.小麦、水稻

    26.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27.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特务机构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28.清朝时流行一句谚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据说和珅被赐死时,家产被查抄,查抄的有黄金3万余两,白银300余万两。这一现象说明( )

    A.清朝官吏俸禄丰厚 B.皇帝手段强硬

    C.清朝贫富差距大 D.清朝吏治腐败严重

    29.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广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30.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它是18世纪下半叶经徽调、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调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二、主观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题20分,共40分。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31.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是古代一种选官制度,维持了约1300多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种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度。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以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国家取士”主要是说哪一制度?根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个制度后来一直维持了约多少年?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如何改革发展科举制度的?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度对宋朝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根据所学习知识,你认为科举考试是古代一种什么制度?

    32.开放促进繁荣,封闭导致落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初,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珍宝。……1405—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地区。……

    材料二 大事年表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又担心根据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实行“___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以上材料均选自于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成祖派郑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习历史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什么了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取得的相同结果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根据形势当时对外实行什么政策?这个政策实施近两百年,分析这个政策对清朝后来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是什么?

    (4)通过以上探究,请你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看法。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它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的局面,再次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凝结在一个政权之下,C项正确;秦朝、汉朝是第一次大一统局面,排除AB二项;元朝是继秦汉、隋唐之后的第三次大一统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急政——他推行的急了一点,也早了一点”可知,“急”,这体现的是急于求成,D项正确;“政策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要求的”,这体现的他是因时施政,不能体现好大喜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力问题,排除B项;材料分析他的施政特点,不能体现贪图享乐,排除C项。

    …………

    教学资源网七年级下册镇江市句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www.0516ds.com/53357.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76,443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频选择题50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填空(无答案)

    2023年常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