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5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2024新教材)

    2025-09-03 06:49:16 6983次浏览

    2025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2025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2024新教材)

    注意事项:

    2025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2024新教材)

    1.考试时间:90分钟,年春年级试卷满分:100分。物理答卷前,下册新教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第章到宇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从粒材

    2025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2024新教材)

    2.回答选择题时,宙单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元测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试卷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年春年级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物理回答非选择题时,下册新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章到宇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从粒材

    3.考试结束后,宙单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元测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一书中提到的“端说”认为“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端,是无间也”,意思是物质到长了不能再分时,此时的物质就是“端”,并强调“端”是无法间断、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单元。书中所说的“端”最可能指的是微观世界中的( )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原子

    2.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3.A、B、C三个轻质小球,若A、B互相吸引,B、C互相排斥且B带正电荷,则( )

    A.A一定带负电荷,C定带正电荷

    B.A、B一定带异种电荷,C可能不带电

    C.A可能带负电,C定带正电

    D.A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4.下列将原子、细菌、原子核、夸克按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细菌、原子核、夸克

    B.细菌、原子、原子核、夸克

    C.原子、原子核、夸克、细菌

    D.细菌、夸克、原子、原子核

    5.唐代诗人于良史所作《春山夜月》一诗,以其清丽超逸的词句被记载于《全唐诗》中,其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犹如神来之笔使人倍觉妙趣横生,蕴含着的物理知识也隐现其中,下来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属于自然光源

    B.“掬水月在手”涉及的光现象是光的折射

    C.花香飘散是机械运动

    D.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如图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到红墨水在热水杯中扩散的快。关于这一实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烧杯内水的内能大小

    B.比较两滴墨水的内能大小

    C.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说明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7.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改变 D.数目改变

    8.在纸上写错了字后,我们可以用胶带将错字撕去。如图所示,先把胶带粘贴在错字上,再慢慢撕去胶带,错字就从纸上被粘去了。解释这个现象可利用的物质微观特性是(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间隙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在干燥的冬天,小珍穿着毛衣在客厅里快速走动后,伸手去摸客厅的金属门把手,手刚一碰到把手,就感觉被“电”了一下。关于此时小珍身体的带电情况,以下正确的判断是( )

    A.肯定带正电,与金属门把手发生电荷中和

    B.必定带负电,电荷传导至金属门把手产生放电

    C.因摩擦起电带上了电荷,但分不清正负电

    D.根本没带电,是金属门把手自身带电引发的

    10.汽车在干燥环境中行驶时,车身与空气摩擦后会带上电荷。车身带电会吸附灰尘,还有可能引起自燃。有经验的司机会在车尾安装一条与大地相接触的静电消除带(如图所示),它可以将车身带的电荷释放到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身带电是因为与空气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B.摩擦后若车身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

    C.车身与空气摩擦时只有车身带上了电荷

    D.车身能够吸附灰尘是因为灰尘带正电荷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微观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B.电子带负电

    C.分子是尺度最小的粒子

    D.中子带正电

    12.我国自古就有很多关于宇宙的思考和对其结构的认识。“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宇宙即时空。若我们有一天乘坐宇宙飞船从地球出发去探索宇宙,将先后飞离(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B.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D.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3.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_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_______构成。

    14.如图所示,是一瓶100mL医用75%的酒精消毒液,将它喷洒在衣物上,站在附近能够闻到浓浓的刺鼻味道,这是_________现象。如果将一整瓶该消毒液与100mL的水混合,总体积将会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15.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_________在1889年发现电子,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进而提出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如图甲);1911年,_________通过实验发现原子核的存在,进而建立类似行星绕日结构(如图乙)的_________结构模型。

    16.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带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热运动;为防止病毒传播,专家表示: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在1.5_________(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左右的距离相对比较安全;多地防疫站用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喷洒消毒液,消毒车匀速前进喷洒过程中,若以车上的司机为参照物时,消毒车是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的(选填“相对”或“绝对”)。

    17.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如图是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其中,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一个原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是_________的,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18.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如图所示,小明嗅到醋的味道,这能说明分子一直处于_________。

    19.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__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带_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模型进行猜想和实验,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

    20.庄子说过:“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这里面包含了古代关于物质_________(选填“有限”或“无限”)可分的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已普遍确认质子、中子等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种叫做_________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21.如图所示,是小汐同学设计的一款简易“吸尘器”:将一个干燥的空矿泉水瓶,在衣服上反复摩擦之后,用它去吸取地上的灰尘,达到清洁功能。这是利用矿泉水瓶和衣服反复摩擦后,矿泉水瓶带上_________,而具有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2.如图所示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则梳子与毛皮摩擦后,梳子会因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_________电;原子核由质子和_________组成。

    23.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正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验电器A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发现验电器B的金属箔片会张开。这是因为电荷由_________向_________移动,从而使验电器B因_________(选填“失去电子”或“得到正电荷”)而带正电。

    24.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它们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某校科技小组研制的PM2.5净化器原理图,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空气,气流外侧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B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_________的性质。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在生活中的做法是: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9分)

    25.完成如图的原子结构图。

    26.如图所示,已知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虚线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请在此图上完成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示意图,要求:用“+”、“﹣”分别表示原子核、电子,并标出原子核、电子的大致位置。

    27.有两个带电小球A、B水平向右运动,当它们运动到带负电的静止小球C附近时,两小球的运动方向随即发生了改变,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请在两小球上分别标出它们所带的电荷种类。

    四.实验探究题(共23分)

    28.(8分)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终两瓶气体的颜色变_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B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与_________有关;

    (3)C图中,压紧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可以悬挂钩码,这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4)如图D所示,在量筒里装入清水和密度比它大的硫酸铜溶液,则量筒的下方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_ (清水,硫酸铜溶液),静放一小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和硫酸铜溶液的_________(分界面,整体)变模糊了;

    (5)如图E所示,小华和小琴两个探究小组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器材,小华小组用的是甲图所示的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小琴小组用的是乙图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两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容器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将酒精注满,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_________,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_________,通过比较你觉得_________(选填“小华”或“小琴”)小组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29.(5分)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

    (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2)“气泡”越来越大,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___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_________(选填“模拟”或“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_________(相同/不同)。

    30.(6分)在学习摩擦起电后得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那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带什么电呢?利用不同人工智能平台查询的三份资料如下。

    人工智能甲:

    问:用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带上什么电荷?

    答:在摩擦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丝绸上,橡胶棒带上正电,丝绸得到了电子,就带上了负电。

    人工智能乙:

    问:为什么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答: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的本领如下表:

    人工智能丙:

    问:丝绸与橡胶棒谁的电子束缚能力强呢?

    答:根据我查到的资料,橡胶棒束缚电子的能力比丝绸强哦!

    (1)人工智能的回答持有相同观点的是_________。(选填“甲、乙”“乙、丙”“甲、丙”或“甲、乙、丙”)

    (2)请设计实验验证人工智能甲回答的观点是否正确。从图中选取所需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判断人工智能甲回答的观点是否正确的依据。

    ①实验器材: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并注明数量)。

    ②实验步骤(可以画图或文字表述):_________。

    31.(4分)(1)如图甲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两片金属箔均带_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选填“排斥”或“吸引”);

    (2)如图乙所示,验电器A带正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验电器A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发现验电器B的金属箔片张开,则验电器B带_________电(选填“正”或“负”),瞬间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选填“由A到B”或“由B到A”)。

    五、科普阅读题(共10分)

    3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膜的奥秘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里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儿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试验中,如图甲,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

    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如图乙),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由于分子间作用,液体会产生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力,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水膜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与固体接触处,也有奇妙的现象。先后向一块洁净的璃板上和一块涂了石蜡的玻璃上滴一滴水,晃动玻璃板,洁净的玻璃板上这滴水散开,石蜡上的则是滚来滚去(如图丙)。像这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叫作浸润;如果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作不浸润。所以水能浸润玻璃,但水不能浸润石蜡。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润固体。

    (1)液体表面比内部的分子距离_________(大/小)。

    (2)水滴在石蜡表面时,水和石蜡的相互作用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如图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

    B.清晨的露珠看起来近似球状主要是因为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C.回形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

    D.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

    (5)如图丁是酱油滴在A、B两种材料表面的油滴形状。小明发现倒酱油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酱油沿着瓶口流到瓶子外面,他认为选用材料B做酱油瓶的瓶口就能保持瓶子清洁。他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解:书中所说的“端”最可能指的是微观世界中的电子,电子不能再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解: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故C正确。故选:C。

    3.C

    【解析】解:已知B带正电,由于B和C互相排斥,所以C一定是带正电;B带正电,A和B互相吸引,则A可能带负或不带电,故C正确。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教学资源网八年级下册2025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2024新教材)https://www.0516ds.com/10054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此资源是由本站注册会员上传,本站拥有版权;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试题试卷,教案课件及教学资料如需商用需第三方额外授权;本站尊重知识产权,如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303476849@qq.com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学科相关内容教学,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19534

    36,369,805

    1

    30

    2605

    20

    分享最新教育资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QQ群:1452310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沪粤版2024)

    2025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卷(2024新教材)

    常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10.2 液体的压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与浮力》PPT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单元复习PPT课件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感谢提供

    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